【 1 】 1960年10月10日,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第一枚探测器火星1A号,抢先成为第一个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但是快不代表好,因为……大家接着往下看吧。
【 2 】 火星1A号 1960年10月10日,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第一枚探测器火星1A号。就在四天以后,第二枚火星探测器升空。然而这两枚火星探测的先驱未能到达地球轨道。1962年10月24日,前苏联的第三枚火星探测器升空了,这次它仅到达了环绕地球的轨道。
【 3 】 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号,这枚探测器成功进入了前往火星的轨道,1963年3月21日它飞行到距离地球1.06亿千米的距离时,却与地面失去了联系。三天以后,前苏联又发射一枚探测器升空,这枚探测器最终坠入地球大气层烧毁。
【 4 】 水手3/4号 1964年,美国发射“水手3号”, 该探测器原计划飞越火星以获取火星表面的照片,但由于偏离轨道而失败。
【 5 】 历史上第一张火星近距离照片 1964年美国发射水手四号,1965年7月14日抵达火星表面不到9800千米的地方。水手4号是第一个成功飞越火星的太空船,它回传了历史上第一张火星近距离表面照片。同时水手4号探测到火星大气压不到地球的1%,白天气温摄氏-100度,没有侦测到磁场和辐射带。火星的真实样貌震惊世人,如此稀薄的大气,贫瘠的地表,让人们对火星存在生命的希望破灭。
【 6 】 水手4号拍摄的火星陨石坑 1964年,前苏联发射“探测2号”,成功接近火星,但后来失去联络,未传回数据。
【 7 】 水手6/7号 1969年,美国相继发射水手6号和水手7号,两艘探测器结构相同。分别于7月和8月成功掠过火星,并传送回图像和数据。
【 8 】 苏联1969A火星探测器 1969年,前苏联发射“火星1969A”和”火星1969B”火星探测器,结果失败。
【 9 】 水手8/9号火星探测器 1971年,美国发射“水手8号”,火箭升空过程中失败。
【 10 】 前苏联宇宙419/火星二号/火星三号探测器 前苏联在1971年向火星发射了三枚探测器。第一枚被称为宇宙419号,尝试在火星表面着陆,但实际上它仅仅到达了环绕地球轨道,前苏联事后否认这枚探测器将要前往火星。火星2号和火星3号是后来另外两枚火星探测器,与宇宙419号的设计几乎完全相同。火星2号于12月27日到达火星后不久便与地球失去了联系。火星3号着陆器却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成功在火星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虽然很快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
【 11 】 水手九号拍摄的火星照片 1971年11月,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飞船进入火星轨道,提供了完整的火星地貌图并对火星大气层进行了研究;从开始,NASA开始让探测器长期绕火星飞行。“水手9号”环绕火星,总计在轨道上349天,传送了7329张照片,涵盖了超过80%的火星地表。
【 12 】 前苏联火星4/5号 1973年,前苏联发射了四个火星探测器,均未完成任务。火星4号于1973年7月21日发射升空,火星5号于1973年7月25日发射升空,火星4号没能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火星5号则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拍到世界第一张火星彩照后停止工作。
【 13 】 前苏联火星6/7号 火星6号和火星7号都携带有轨道器和着陆器,它们分别于1973年8月5日和1973年8月9日发射升空,火星6号的着陆器成功进入了火星大气层并打开了降落伞,然后就丢失了,而火星7号甚至还没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就丢失了。
【 14 】 海盗1/2号 1975年,美国向火星发射了海盗1号和海盗2号探测器,它们由两部分组成,一个轨道器和一个着陆器。轨道舱收集了火星表面的图像,着陆舱则传送回图像并提取了火星表面土壤的标本,并拍到了风靡世界的“火星人脸”照片。海盗1号是第一枚在火星上着陆,并且成功向地球发回照片的探测器。海盗1号的轨道器在轨道上一直工作到1980年8月17日,而着陆器使用核能作为电力来源,在火星表面正常工作超过六年,直到1982年11月13日错误指令导致失去通信联系为止。海盗2号的轨道器在轨道上一直工作到1978年7月25日,而着陆器在火星表面正常工作了三年多的时间,直到1980年4月11日电池故障导致通讯联系中断。海盗号火星探测计划总共向地球发回了数万张高清晰照片。
【 15 】 前苏联福布斯2号 1989年,作为福布斯计划的一部分,前苏联福波斯1号和福波斯2号探测器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失踪。这次计划除了俄罗斯之外,还与其他14个国家合作,其中包括美国在内。
【 16 】 美国火星观察者号探测器 1992年,美国火星观察者号探测器发射升空,但这个探测器在1993年8月进入火星轨道前3天前与地面失去联系。
【 17 】 火星全球勘测者探测器 1996年12月7日,美国的火星全球勘测者探测器发射升空,此次观测的火星地面范围为有史以来最大。 这枚探测器持续运作了10年,最后在2006年11月5日失去讯号联络,它是最成功的火星任务之一。
【 18 】 火星探路者 1996年美国12月4日发射了”火星探路者”探測器,发回了壮观的的火星全色全景照片,使人类对火星地表景观有了更直观认识;深入研究了火星气候,對火星岩石和土壤也有了初步了解。是第一個在超音速的高速度飛行情況下,使用降落伞和气囊着陆;它携带的名为旅居者号的小型的10.6千克轮式机器人的火星车,这是人类送往火星的第一部火星车,大大扩展了探测范围,发回了1.6万张彩色照片、15份岩石土壤分析資料、大量有关火星氣候的資料。”火星探路者”于1998年3月停止工作。
【 19 】 第一部火星车“旅居者号” 1996年,俄罗斯发射火星96探测器,发射过程出现故障,探测器坠毁在地球大气层中;
【 20 】 日本“希望号” 1998年,日本发射Nozomi探测器,由于同年12月轨道舱出现故障,任务于2003年失败。
【 21 】 美国火星气象轨道探测器 1998年,美国发射“火星气象轨道”探测器,1999年9月进入轨道时坠毁.
【 22 】 极地着陆者号 1999年,美国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号探测卫星搭载着深空二号探测器,坠毁在火星表面登录失败。
【 23 】 奥德赛火星探测器 2001年,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主要任务是寻找水与火山活动的迹象.在过去十年,奥德赛号一直是NASA用来与火星表面探险者通讯的主要中继站,并且将继续用来与好奇号漫游车通讯。2002年3月1日,美國宇航局宣布,奥德赛号传回的火星南极图像表明,火星上有大量的冰,掀起NASA对火星探索的新热潮。
【 24 】 欧洲宇航局“火星快车号”探测器 2003年,欧洲航天局发射火星快车探测器搭载猎兔犬二号探测器。猎兔犬二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但失去联系。火星快车号后来在火星大气层内发现甲烷。虽然甲烷含量相当少,这对于科学家是极大的鼓舞。因为甲烷从火星大气层逃逸的速度很快,这代表至今仍有固定的来源向火星大气层释放甲烷,因为甲烷的来源可能是微生物。
【 25 】 勇气/机遇号探测器 2003年,美国发射勇气号和机遇号两枚火星車(机器人),它們成功着陆火星并发现火星有水。机遇号是一个六轮、太阳能动力车,高1.5米、宽2.3米以及长1.6米、180公斤重,最高车速是5毫米/每秒(2英寸/每秒)。机遇号和他的姐妹-勇气号都载有纽约世贸大楼的金属残片,这些残片重新制成护盾来保护钻孔机械上的电缆。机遇号主要的地表任务只计划最多维持90天,结果自登陆至今已经超长待机超过11年仍在工作。
【 26 】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 2005年8月,美國宇航局又发射了”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这个侦察卫星能分辨火星表面足球大小的地方,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详细考察,是为往后的火星地表任务寻找适合的登陆地点,同时为这些任务提供高速的通讯传递功能。2015年9月28日NASA宣布在火星地表发现液态水,正是基于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图片。
【 27 】 凤凰号 2007年凤凰号发射,成功登陆火星北极地区。主要任务是对火星的极地环境进行探测,寻找火星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
【 28 】 好奇号 2011年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并成功在火星着陆。“好奇号”重900度公斤,实际上是个移动的实验室,好奇号带上火星的设备是迄今为止送往火星的最为专业和先进的仪器,能耗较大并且经常同时运转,因此采用核能发电。大家经常可以在NASA的官网上看到好奇号拍的各种照片,包括不少自拍照。“好奇号”还有推特账号,经常卖萌,非常可爱。
【 29 】 萤火一号 萤火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作为中俄航天合作项目之一,搭载在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中,原定经历约10至11个半月的飞行后,萤火一号将与福布斯-土壤分离,进入火星轨道进行轨道探测,福布斯-土壤则将在火卫一表面软着陆,采取土壤样品后返回地球。萤火一号主要研究火星的电离层及周围空间环境,火星磁场等。在与运载火箭分离后,未能按计划变轨,任务失败。
【 30 】 印度火星轨道探测器 2013年印度发射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本项任务是印度的首个行星际探测任务。印度ISRO是继俄罗斯RSA、美国NASA、欧盟ESA之后第四个成功进行火星任务的太空机构。
【 31 】 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号探测器 2013年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号探测器发射,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火星的上层大气进行研究,任务是找到是让火星大气变得如此稀薄与干燥的原因。
【 32 】 洞察号 “好奇号”火星漫游车主要用来探测火星表面结构,为深入探索火星地质结构,美国宇航局决定于2016年3月再向火星发射一个“洞察号”探测器,搭载地震仪设备,地热流值探测仪等。登陆之后,“洞察”号的机械臂将部署热量流探测器,将其植入地下9到15英尺(约合2.7到4.5米)。科学家认为研究火星内部构造有助于了解类似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如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