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氯化钠可以通过增加 T 细胞的代谢活动和效率,显着增强过继性 T 细胞癌症治疗的效果。这一突破可以将“在伤口上撒盐”的俗语转变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积极概念。
莱布尼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氯化钠可以通过增加 T 细胞的代谢活动和效率,显着增强过继性 T 细胞癌症治疗的效果。这一突破可以将“在伤口上撒盐”的俗语转变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积极概念。
Christina Zielinski 和她的团队发现氯化钠可以增强特定免疫细胞对抗癌症的活性。
氯化钠,俗称“食盐”,曾经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商品。如今,它不仅价格实惠,而且是厨房里必不可少的。毫不奇怪,盐也进入了我们的日常语言,通常带有负面含义。然而,“往伤口上撒盐”这句话可能很快就会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在癌症治疗的背景下。
过去,癌症通常意味着死刑,但近几十年来,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显着延长了多种癌症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最近,过继性 T 细胞疗法尤其已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工具。
在这里,人体自身的某些白细胞(T 细胞)经过修饰,可以特异性识别和对抗肿瘤细胞。该方法的有效性受到 T 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T 细胞的代谢活性通常在肿瘤的免疫抑制环境中受到抑制。因此,确定克服这种抑制的因素非常重要。
由莱布尼茨天然产物研究和感染生物学研究所 - 耶拿汉斯诺尔研究所 (Leibniz-HKI) 的克里斯蒂娜·齐林斯基 (Christina Zielinski) 领导的团队现在发现了以下因素之一: 钠离子(氯化钠的一种成分)可提高抗肿瘤T细胞的效率。研究人员能够证明,乳腺癌肿瘤的钠浓度高于健康组织,并且当周围环境的钠浓度较高时,T 细胞对肿瘤的作用尤其强烈。这些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更长。
“我们能够证明钠可以增强 CD8+ T 细胞的免疫反应,”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Chang-Feng Chu 说。 CD8+ T细胞是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并杀死体内的肿瘤细胞或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钠可以调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相关的其他类型的 T 细胞。我们想找出钠对人类 CD8+ T 细胞活性的具体影响,”另一位第一作者 Shan Sun 解释道。
因此,研究人员利用各种技术来研究钠离子对基因调控和CD8+ T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我们用盐预处理人类 T 细胞,然后将它们与肿瘤一起培养。我们还用 T 细胞进行了小鼠实验,”Chu 解释了关键实验。
免疫细胞变得更健康
研究人员发现,盐通过增加糖和,从而在细胞中产生能量。因此,正如细胞培养物和小鼠实验所表明的那样,免疫细胞能够更好地消除肿瘤细胞。 Chu 说:“我们给小鼠注射了用盐预处理的 T 细胞后,小鼠的胰腺肿瘤缩小了。”
但钠到底是如何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呢? “钠离子会增加 T 细胞细胞膜上钠钾泵的活性。这会导致膜电位发生变化,进而增加 T 细胞受体的激活,”Sun 报道。 “这种信号放大使免疫细胞更容易更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她的同事 Chu 补充道:“盐还可以保护 T 细胞免于过快耗尽。这很重要,因为疲惫的 T 细胞会逐渐失去对抗癌细胞的能力。”
研究小组建议未来使用氯化钠作为T细胞“杀手”功能的正调节剂。当然,这并不是说患者在饮食中摄入更多的盐。相反,可以想象的是,免疫细胞在体外暴露于浓度增加的盐环境中,并在给予患者后变得对肿瘤细胞高度活跃。因此,普通食盐可以支持过继转移的 T 细胞对抗癌症,也可能对抗需要防御受感染细胞的传染病。因此,“在某人的伤口上撒盐”这句话不一定是消极的。
参考文献:
“肿瘤微环境中的氯化钠增强 T 细胞代谢适应性和细胞毒性”作者:Dominik Soll、Chang-Feng Chu、Shan Sun、Veronika Lutz、Mahima Arunkumar、Mariam Gachechiladze、Sascha Schäuble、Maha Alissa-Alkhalaf、Trang Nguyen、Michelle -Amirah Khalil、Ignacio Garcia-Ribelles、Michael Mueller、Katrin Buder、Bernhard Michalke、Gianni Panagiotou、Kai Ziegler-Martin、Pascal Benz、Philipp Schatzlmaier、Karsten Hiller、Hannes Stockinger、Maik Luu、Kilian Schober、Carolin Moosmann、Wolfgang W. Schamel、Magdalena Huber 和 Christina E. Zielinski,2024 年 8 月 28 日, 《自然免疫学》 。
DOI:10.1038/s41590-024-01918-6
资助:德国研究基金会、“微宇宙平衡”卓越集群、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莱布尼茨感染研究光子学中心、卡尔蔡司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