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使肾脏中过度活跃的神经平静下来的超声波设备有可能帮助一些人控制血压。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使用该设备可使患有高血压的中年人的日间动态血压持续平均降低 8.5 个百分点。
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是一种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心脏病、中风和肾衰竭。
一种可以使肾脏中过度活跃的神经平静下来的超声波设备有可能帮助一些人控制血压。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使用该设备可使患有高血压的中年人的日间动态血压持续平均降低 8.5 个百分点。
医生通常会为高血压患者开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处方,例如减少盐摄入量或减轻体重,以及降低血压的药物。然而,尽管采取了这些干预措施,仍有约三分之一的高血压患者无法控制血压。
“我们临床实践中的许多患者就像我们研究中的患者一样,尽管付出了一些努力,但血压仍无法控制在 150 多岁,”医学博士 Ajay Kirtane 说,他是哥伦比亚大学Vagelos 内科和外科医生学院的医学教授兼联合负责人的研究。
长时间不受控制的血压会导致心力衰竭、中风、心脏病发作和不可逆转的肾脏损伤。
“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在尝试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后无法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以进行肾脏超声检查,”Kirtane 说,他也是 NewYork 的介入心脏病专家和心导管实验室主任。长老会/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心脏病学杂志》(JAMA Cardiology)上,测试了该设备,该设备用于一种称为超声肾去神经支配的门诊手术。该设备仍在研究中,尚未获得 FDA 批准用于临床试验以外的用途。
肾神经和高血压
中年高血压被认为部分是由肾脏神经过度活跃引起的,这会引发水钠潴留并释放可升高血压的激素。(在老年人中,高血压通常随着血管变硬而发生)。抗高血压药物以不同的方式降低血压,通过扩张血管、去除多余的液体或阻断升高血压的激素。但这些药物都没有直接针对肾神经。
超声疗法可镇静肾动脉中过度活跃的神经,破坏导致高血压的信号。治疗通过一根细导管输送到神经,该导管插入腿部或手腕的静脉并穿入肾脏。
研究成果
这项新研究汇集了来自三项随机试验的数据,这些试验包括 500 多名患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和药物使用的中年患者。
与假手术组患者相比,接受超声治疗的患者达到日间目标血压(低于 135/85 毫米汞柱)的人数是假手术组患者的两倍。
“不同研究组的结果几乎相同,这明确表明该设备可以降低范围广泛的患者的血压,”Kirtane 说。该手术耐受性良好,大多数患者当天即可出院。根据 Kirtane 的说法,手术后一个月就可以看到血压的改善。
FDA 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对该疗法进行评估。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底线
研究人员预计,对于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这种治疗可以作为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辅助手段。
“一旦该设备可用,我们设想将其推荐给首先尝试过其他疗法的患者。希望通过控制血压,我们或许能够预防肾脏损伤和不受控制的血压带来的其他影响,”Kirtane 补充道。
Reference: “Patient-Level Pooled Analysis of Ultrasound Renal Denervation in the Sham-Controlled RADIANCE II, RADIANCE-HTN SOLO, and RADIANCE-HTN TRIO Trials” by Ajay J. Kirtane, MD, SM, Andrew S. P. Sharp, MD, Felix Mahfoud, MD, MA, Naomi D. L. Fisher, MD, Roland E. Schmieder, MD, Joost Daemen, MD, Ph.D., Melvin D. Lobo, Ph.D., Philipp Lurz, MD, Ph.D., Jan Basile, MD, Michael J. Bloch, MD, Michael A. Weber, MD, Manish Saxena, MBBS, MSc, Yale Wang, MD, Kintur Sanghvi, MD, J. Stephen Jenkins, MD, Chandan Devireddy, MD, Florian Rader, MD, MSc, Philippe Gosse, MD, Marc Sapoval, MD, Neil C. Barman, MD, Lisa Claude, MS, Dimitri Augustin, MD, Lisa Thackeray, MS, Christopher M. Mullin, MS and Michel Azizi, MD, Ph.D. for the RADIANCE Investigators and Collaborators, 28 February 2023, JAMA Cardiology.DOI: 10.1001/jamacardio.2023.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