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客帝国》中我最喜欢的场景之一,是莫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饰)让尼奥(基努·里维斯饰)从一红一篮两个胶囊中选出一个的那场戏。“选蓝色的胶囊,”莫菲斯说道,“那么故事到此为止。你会从床上醒来,去相信你所以为的事实。”
“选红色的胶囊,”他继续道,“你会留在仙境,然后我将给你看这个兔子洞究竟有多深。记住:我给的一切只是真相,别无其他。”
也就是说,莫菲斯让尼奥在“平凡生活”与“知晓真理”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面临一个相似的选择,我们中的大多人,可以想象,会做出跟尼奥一样的行动:拿走红色(代表真相)的胶囊。
现在让我扮演莫菲斯的角色,对你们提出一个稍微有些不同、更为复杂的问题:试想我让你们在“知晓真相”和“保持快乐”之间挑选。如果选前者,那么你将得知所有关乎人生重大问题的答案,比如“上帝存在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等,但你可能并不会为之感到开心。如果选后者,那么从这一刻开始,你将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或许永远都无法得知那些人生重大问题的答案。
你会怎么选呢?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定期地在【创新与领导】这门课的课堂上对学生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总体上,学生们的选择更倾向幸福高于真理。确切地说,近58%的学生选择了“幸福”,其余(近42%)则选择了“真理”。
乍看之下,这个结果貌似与幸福研究者们的说法相悖。以往都说幸福才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目标。但从我的调查结果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比起幸福反倒对真相更感兴趣。
然而这样的结论未必是有效的。我和Yaacov Trope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和发现可以作为探究原因的参考。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首先让被试者们进入一个高兴或者难过的情绪中,然后请他们阅读一篇关于咖啡因作用效果的文章。文章内容阐述了咖啡因的好处(例如“咖啡因增强大脑灵敏度”“咖啡因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等)以及坏处(例如“咖啡因会让人感到坐立不安”“咖啡因可以诱发癌症”等)。
我们想要测试的是:人们的情绪状态是否会在他们接收咖啡因的负面讯息时产生影响?具体地说,是情绪好的被试者们更愿意处理负面讯息,还是情绪坏的人更愿意?
研究发现,被试者们的情绪确实会对负面讯息的接收产生影响:情绪好的被试者们更愿意接受咖啡因摄入的负面效果。而另一边,不开心的人们更愿意去思考咖啡因的积极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情绪不好的被试者们会更倾向于“修复”他们的情绪(或者说想变得“开心”起来),而情绪好的人们更愿意去了解“真相”(实验中特指咖啡因的作用效果)。
这些结果暗示人们在某些情境之下,比起幸福会更愿意选择真理。再具体一点,人们可能只有在感受到充分的快乐之后才会去探寻真相,否则不然。事实上,我学生们的情况也是一样:那些选真相的人在做出抉择的时候,相比选择幸福的人,前者的压力更小,心情也更好。
这表明人们在追寻幸福和真理时存在一个优先顺序:首先获得幸福,然后,只有在幸福感超过一个“临界值”的时候才会有欲望去探求真相。换言之,对于大多人来说,幸福看上去确实是一个比真理更重要的目标,然一旦幸福达成,追寻真理就会变得更重要了。
那么问题来了:知晓真相和保持快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在早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有很多聪明的人未必过得很开心。我也在其他一些文章中讨论过美感与智力、品位和健康、效率和伦理之间存在互相冲突的关系。那么在真理和幸福之间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负相关性呢?更确切地说,人们在知晓真相之后是否会变得不开心呢?
世界上大多宗教、灵学的传统并非如此。尤其是印度教、不二论的学说,包括佛教在内,都明确提到享福乃人之本性。基督教亦然,宣称“上帝的国度就在内心”,反映出知晓真相与体验恒久幸福是地位等同的。
这说明真理还是幸福,或许不过是一个脑经急转弯:不论你选择哪个,你都会奔向另一方!因此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未必是一件难事;如果你笃信宗教传统,那么走哪边都不会错的。(译者: YIHE陳 原作者:Raj Raghunat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