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师,毕业于台湾大学心理学所,现为心理健康行动平台pinsoul计画共同主持人。专长情绪与生活适应、价值取向调适、思考与心理历程调适等。 内心的目标是希望能透过行动化的服务模式,让更多人能够从心理学服务中受惠,让大家藉由便利的科技,积极的态度,更认识自己,克服生命中的困难,追求更内心更富足的生活 。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你的想法不一定是现实,想法就像一台公车上的乘客,有许多人在车上,而你是公车司机。你会一直让乘客影响自己要开去哪里吗?还是作为司机,你有自己应该要做、应该要完成的使命呢?
我们每个人思考的力量有时候很强大,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很少花时间去想想看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光是上述这句话,或许就会让很多人疑惑了,我们好好「思考」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听起来很饶口。
但事实是,我们看待自己的角度,常常会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如果你做了一个判断,认为自己是有潜力的,让你得到好处,就是因为你做了一个好的判断;但如果你下了一个错误的结论,错估了自己,错误地认识自己,你可能就局限了自己的视野,也会限制自己可能的发展机会。
我们的想法,常常很直接地就会影响自己的感觉与行为。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逊咖,那你也会有逊咖的心情(可能是心情很低落),然后你也会表现得很烂;而你表现得很烂,你就会持续地认为自己真的就是一个逊咖。
再举例来说,当你说出:我真的就是「懒」的时候,你就会真的有一种看什么都觉得多余、看什么都觉得烦的心情,你也会表现得没什么动力去做事情;而你也会因为观察到自己的现象,便继续觉得自己就是懒,因为「我好像觉得万事都好多余。」
我们对自己的信念是会持续被强化的,最主要来自于我们内心如何为一件事情下结论。在许多心理疾病中,很多人的行为表现,显现出个人对于自己的认识、监控表现出现了功能不良的情形,其中有一个现象叫作妄下结论(jump to conclusion),而这种现象的后果就是,我们会持续因为错误偏差的讯息,形成错误的结论,进而持续让自己的生活走向某种偏态,甚至某种极端的偏执之中。
因为当你如何想自己的时候,你会依据自己的假设看事情、品味事情、感受事情、反应事情。而这只是开头,我们如何做出某个因,通常也会得到某种果,形成某种因果循环。这也就是当你觉得自己很糟的时候,你就会真的变得很糟的人,不单是想法上,而是在别人眼里。
一起来挑战那些你为自己下的结论
任何你下的结论或标签,不论是对自己的,或是对别人的,都会透过循环而成真。提醒自己可以把想法与潜能分开,你可以对自己有很多意见,但也必须留意自己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种态度或指标来引导自己的行为。你可以挑战自己的思考方式,挑战自己是如何知觉世界与人生的,并想想你要如何修改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还有自我观:
第一、提醒自己看看那些与自己想法相反的资讯与证据。随时随地要求自己在下某个决定、或脑海跳出某个直觉后,也同时寻找与之相反的可能。
第二、利用做实验的态度检验自己的想法。什么是做实验的态度呢?就是你会把自己的想法当成预设,而非现实,然后想办法在现实生活中去应证。你会仔细考量环境中的讯息,包括别人和自己的状态,以及什么是你没有想过的。找到一个可以试验的想法或行为,然后去尝试这些会发生的结果。举例来说,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好,那就做一些可能会带来好处的事情,然后再回头检视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够好。
你的想法不一定是现实,想法就像一台公车上的乘客,有许多人在车上,而你是公车司机。想想看,你会一直让乘客影响自己要开去哪里吗?还是作为司机,你有自己应该要做、应该要完成的使命呢?
(Pinsoul 麦志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