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你不喜欢自己的生活,那是不是应该尝试的更多去改变呢?…….
来自台湾的心理学家 林侑霆,在近日上了台湾的媒体,主要是因为科学界的顶尖期刊《自然》主动采访他在,riot游戏公司所达成的成就。林侑霆是「Riot Games」的游戏首席设计师,而这个公司就是知名游戏 英雄联盟(:League of Legends,简称「LoL」)的母公司。而他在这里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透过系统规划与数据分析,改善游戏中的恶意或言语暴力行为,让整体游戏的进行气氛可以尽量保持在正向的体验。这个游戏有2600万人上线,去年的世界总决赛,在线观看的人超过3600万人,可以说是世界上具有生活主宰力的在线游戏之一,特别是在年轻世代之中。
你可以想象在游戏中的暴力行为可能比日常生活中还肆无忌惮,各式各样的恶意骚扰,作弊,欺骗,恐赫,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同性恋语言等的行为都会出现。这类带有毒性或是污染的行为也常常是游戏如何影响真实人生的具体来源。或许可以说游戏是这类行为的练习场,而只要我们稍加区分不清,这样的行为就会往我们的真实生活中延伸。 而林侑霆的设计工作显然就很重要,他要让这个游戏保持在符合人性(趋吉避凶的天性),已让玩家持续愿意停留在这个游戏中,以避免游戏进入越来越缩小的暴力天堂。林侑霆提到,这些在线的骚扰与毒性行为,并非不可能的任务,而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尝试修正的问题。
那他们在游戏中做了什么呢?
在2012年开始,林侑霆采用许多的心理学概念进行测试,他们团队设计了24种讯息或提示并分别以3种不同的颜色在游戏中的不同时间点显示。包括诸如有负向警告意味的「假如队友犯错时你若继续不断骚扰他,他将表现的更差」或是带有正向意味的如「玩家若和他的队友合作将能提升31%获胜的机会」等提示。合计有216种情况去测试并和没有给予任何提示的对照组做比较。有些提示得到显著的效果,特别是提示如果是以红色字体显示时,相较对照组,那些骚扰的负面词汇降低了8.3 % 、在言论攻击方面降低了6.2%、在攻击性语言方面减少了11% 。其他还有许多社群性的制度设计,透过一些制度去监控那些产生负面行为的人,也有效地降低了这类人再犯暴力行为的比例。
你可以想象的是,原来只要透过我们的积极设计与介入,简单的提醒就能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让病态与暴力行为减少;而对于那些重度游戏玩家而言,每天花了四五的小时在在线,游戏世界基本上已经是自己真实世界的一部份了,这样的努力基本上可以说是改变了他们「赖以为生」的世界。从某个方面来看,这是游戏公司与玩家间双赢的局面。
心理学家的社会设计任务
或许对于台湾的民众很难想象如何透过行为或社会的设计,为环境带来改变,因此也反映在我们面对社会发生的问题时(例如随机杀人),我们习惯归因在个人身上,却忽略环境所可以带来的影响与介入(这是心理学中所谓的基本归因谬误),而我们也以为只能透过法律制裁的威吓,才能够减少这样的事情持续发生。对于临床或咨商心理师这类的心理学实务工作者而言,常常扮演着在社会系统中提醒与介入的角色,但大多只是针对个人性的,心理师多只以个人之力,用一对一或是团体活动,协助个人或是少数群体在生活中调适得更好。但事实上心理师还可以藉由更积极的设计思维运用,透过规划或建议改善我们生活中的状态,以协助大众在人际互动、生活调适、心理健康等方面,有更好的环境。(或许大家也可以顺便去了解一下什么是设计思维)
举例来说,当你的小孩的学校常常出现学生霸凌的事件,而我们了解到遏止霸凌的方式之一就是提升加害学童,在面对别人时是否可以去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而以现阶段许多学校的做法,可能是转介给辅导老师、或是学校聘任的心理师进行个别介入。但心理师也可以透过协助老师与学生互动方式的调整,进一步去改善这样的状况,例如规划老师在每天早自习时间,花十五分钟与同学讨论,心情这件事情,让同学在大团体的状态下练习思考别人的心情状态。而这里的重点是,我们可以透过更多心理学的讨论,来改善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或职员表现得更好,重视这些心理状态的改善,其实是好重要的。(就想想看游戏中的情境,当你觉得无聊时,恐惧时、或是不舒服时,你是否会想关掉游戏;但现实生活中,你无法说想离开学校就离开,想离开工作就离开,而这些长期的心理状态也让我们陷入忧郁,而对组织来说就是低效能的表现)
智慧的心理学介入
史丹佛的心理学家华顿在2014年时,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心理学内涵的设计规划,如何协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他称这样的规划叫做:智慧的心理学介入(Wis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在论文中,列举了18份研究,例如在2013年的研究中,实验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内尝试去完成撰写自己重要价值的作业,模拟没有这样做的学生,完成作业的学生在未来两年的成绩有显著的提升;另外一份研究则是针对婚姻进行介入,邀请参与的人每四个月写一篇有关如何从中性的第三者角度看待自己的婚姻冲突,而这些人模拟没有这样做的人,婚姻质量的维持有显著的效果;还有一个研究是针对因为用药自杀的人的介入,那些因为这个原因进入医院的人,在接下来的一年会收到八张明信片,表达医院的关心与照顾,模拟于那些没收到卡片的人,未来五年再犯的机率下降了50%。
这些研究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也就是透过一个简单的小介入,类似提醒、或是简短的课程、或是作业,就可以达到有效改善健康、婚姻、人际互动、学业表现等面向。而这些介入的内容,都是有关个人心理状态的调整,例如强化个人对于价值观的觉察、强化个人合作的信念、强化个人从别人观点看事情的能力等等。而另外一个重点是,这些介入都是透过实际参与体验的方式,直接让民众练习或是执行,而非只是上上课、听个演讲、或是只用奖励惩罚而已。
那心理健康呢?
最后我想以忧郁这个状态为例子,忧郁显然是我们心理状态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这也是我们许多人生或陷入困苦、无法工作、无法好好维系关系的主要原因之ㄧ。但当我们,或是身边的人很严重的忧郁时,你会怎么做呢?听他述苦、建议他去看心理医师、建议他去精神科拿药吃、还是给他一些人生建议,叫他别想这么多。而这些方式或多或少都会改善一下忧郁的心情,但不一定能让个人跳脱忧郁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回头去检视忧郁发生前的个人生活,你就会不难发现忧郁的人自己有许多看待生活事物的刻板印象、做事方式的偏误、以及对事情期待的过份偏执,而这些是属于个人部分的;而忧郁的人的外在环境也是许多可能造成这样状态的来源,例如家庭的争吵与控制,生活环境的暴力与不友善,别人对于忧郁状态的刻板印象等。而这些都是让人爆发忧郁的前导因素,是我们之所以忧郁,在生活中慢慢累积的压力与影响。但从小型的介入(或是知名心理学家Wilson在他的书,重新导向(Redirect)中所称的小型的生活编辑)出发,这些单一的生活绊脚石,我们都可以透过简单的规划尝试去调整与降低,而这或许会对许多因为心理问题而受到困扰的人,带来莫大的帮助。
以刻板印象为例,对于许多心理健康出现状况的人来说,别人看待自己的方式往往影响着我们复原的脚步。而如果透过简单的介入让一般民众从学生时期就能够降低对于心理疾病的刻板印象,例如透过邀请一般民众实际参与治疗个案的团体活动,像一起完成一段时期的园艺治疗,将可以让面对心理疾病的个案了解到自己的状态可以受到别人的谅解,而参与这样活动的人,也可以透过实际相处发现,原来心理疾病的个案与一般人的差异性其实很小。
偏执是许多心理健康议题的核心,可能是信念的偏执,期待的偏执,做事方式的偏执。而有智慧,简单的心理学介入,是我们可以透过设计思维为许多人的偏执带来改善的方式,我常常觉得临床心理师的工作之一就是提醒,提醒偏执背后所带来的议题,而以及我们要如何让自己别那么偏执,以至于对自己与别人带来痛苦。如果你希望这个世界更友善、更正义、更和谐、能够苦中作乐,那你需要更重视心理学的思维,可以为我们生活带来重大改变的潜能。而正如近期的社会事件一样,如果要讨论预防与教育,我们可以做得更多,而如何做得更多,我们可以从把心理学的介入概念规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
参考文献:
Brendan Maher.,(2016). Can a video game company tame toxic behaviour?, Nature531, 568–571 (林侑霆的访问新闻)
Walton, G. M. (2014). The new science of wis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no. 1 73-82
Wilson, T. D. (2015). Redirect: Changing the stories we live by.
BY 临床心理师 麦志纲